服贸会来了!跟着房爱卿委员看懂服贸会背后的新趋势
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如期在北京召开。未来5天,一场全球服务贸易的交流盛宴将真正拉开序幕。
在全球疫情已然严峻,国内疫情仍有反复的背景下,服贸会的如期举行有哪些重要意义?当前服务贸易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些话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房爱卿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的专访。
房爱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背景下,服贸会的举行传递出怎样的信号?将为各国企业带来怎样的合作契机?
房爱卿: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特定背景下,我国召开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不仅彰显了我国抗疫的成果,更将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和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契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体现了我国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责任与担当。可以说,服务贸易在很多方面都与抗疫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数字零售、数字餐饮、数字医疗、数字健康、数字咨询等远程非接触服务在疫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百姓生活和医疗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服贸会中特别设置了数字服务专区和相关论坛,能更好地向全球推荐有助于抗击疫情的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技术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对全球抗疫的贡献与努力,也有利于增强全球合作抗疫的共识。
其次,体现了我国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复苏的责任与担当。当前,各国都面临着抗击疫情,快速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此次服贸会利用数字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使无法到现场的企业可通过网络形式交流洽谈、开拓市场。我们常说的服务贸易共分为四种模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和商业存在,现在通过数字技术前三种模式都可通过网络来异地洽谈交易。还可以通过论坛探讨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和推动经济复苏的思路。
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2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去年的54.5%提升到了55.7%。这说明服务业在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产业支撑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疫情下服务贸易的潜力。
最后,体现了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信心与决心。我国已经从过去的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加大了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大门。仅从2017-2020年,我国已连续4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累计减少了近2/3,并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单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全球复杂局势中,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恰恰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正是此次服贸会举办的意义所在。
从全球生产总值来看,在各国经济组成中,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达70%。当前服务业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
房爱卿:
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正日益凸显,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更理性地去看待这个问题。
全球商品和服务供给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是通过市场办法在全球进行配置。由于全球化的分工,各国按照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科技水平、人口状况等因素的不同,通过比较优势便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结构。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占比较低,服务业占比较高;如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占比较高,服务业相对较低;再如沙特等国家能源则占比较高。但总的来看,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但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原因在于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业的水平,越是高端的制造业越需要较多的高端生产服务业与之相配套。制造服务化、服务制造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而除了服务于制造业,生活服务业也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行业。高水平的生活服务业可以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较好的供给,特别是服务业数字化以后更好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服务业也是解决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从有关数据来看,目前服务业领域新型灵活就业近7800万人。作为服务贸易强大产业支撑的服务业,其发展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影响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到,就是不能片面地强调服务业的发展,还应要从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结构优化层面来考虑,用系统的思想来判断,这才是最符合实际的。
今年服贸会的主题是“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这预示着服务贸易出现了哪些新趋势?您如何看待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房爱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数字化已经成为全世界聚焦的一个趋势,这也将带来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巨大改变。这预示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能会成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化不仅可以改变服务双方必须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的局限,使原来不可以远距离的跨国交易可以交易,还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新竞争优势也将成为一个新趋势。具体体现在,伴随着老百姓和企业对服务需求个性化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随之也要求服务提供更加柔性化,应从标准化、模块式供给向个性化、定制式供给转变;从应客户要求被动式供给向预先设想客户需求主动式供给转变;从专业化、分立式供给向跨行业、融合式供给转变;从基于企业销售人员经验的服务供给向依据大数据分析的服务供给转变。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并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活力。从有关数据来看,服务业领域每年新增市场主体占全国新增市场主体80%以上。而且以往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主体规模较小,但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供求匹配,还可通过平台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和较广的覆盖面。
而随着我国围绕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也正在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我们要认识到,规范和发展并重,不是影响发展,而是为了更好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更好地处理开放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新发展理念好好落实下去,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更好发展动能。
原文刊登于
2021年9月3日《人民政协报》
第5版民营周刊
作者丨人民政协报记者 孙琳
编辑丨赵爽
审核丨毛立军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